<
t5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461章 军器监甲坊署的流水线作业(第二更)
    第461章

    而王洋来到了这甲坊署主持工作,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仔细地将整个甲坊署的工作流程仔细地梳理了一遍。

    默默地把自己觉得所需要改进的地方都记录在心里边,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考虑该怎么让整个甲坊署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

    军器监的地盘位置十分的绝佳,位于汴梁城外的汴河一条分支上,水量充沛,重要的是,这里恰巧被两座土丘给包围住。

    单单是在河岸边上,就足足耸立了超过五十架水车来帮助冶炼和锻造。但是这些水车,全都是过去的那种纯木质,几乎就没有什么金属的水车结构。

    所以,磨损很容易就会让这些纯木质的水车罢工,至于那些冶炼炉,过去,都只能够冶炼出生铁,然后再用生铁去进行炒铁工序,得到熟铁。

    到得第三天,在王洋的指示之下,甲坊署内三分之一的工匠们都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工作,熄灭了身边的火炉,关掉了吹风机。

    因为王大才子要对整个甲坊署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之所以只让三分之一的工匠们停下手中的工作,主要还是因为之前的那些制甲尚未完结,需要收尾。

    而这三分之一的工匠,也有三千五百多人,而从中抽调了一批五百多名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的

    又委派了超过百名工匠们前往吴氏冶炼工坊去学习王洋所发明开创了来的元祐炼钢术、元祐炼焦术以及大宋元祐甲的制作工序。就是对水车、冶炼炉、冶炼工具进行着改良或者是改造,

    让那些瞬间变得无所事事的三千多名工匠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作当中。

    其中虽然有不少的工匠都不太理解王洋的做法,但问题是,在面对这位堂堂的朝庭委派的正七品官员的跟前,他们的反对意见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

    原本的十多个冶铁炉并没有动,但是,在旁边,又多竖起了近二十座冶炼炉,之前在吴氏冶炼工坊的那一套冶炼工具不仅仅全盘照搬过来,而且王洋还仔细地对于这三千多名的工匠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过去几乎所有甲坊署的工匠们都在锻造铁甲,而现如今,王洋则让那位张署令将甲坊署内的工匠们进行了区分,五分之一负责以后的选煤炼焦工作,五分之一负责粉碎铁矿以及选矿山工作。

    五分之一负责生铁以及钳锅冶炼工作,主要就是生产适合的锻造甲片和进行拉丝产品的生产。

    五分之一负责钢甲片的锻造和后期热处理工艺,还有五分之一,则负责钢丝的链甲工艺制作,以及铁甲的组装工作。

    另外,王洋特地去询问了禁军那边,又去找到了那位几位如今蹲在朝堂之上养老的老将军们仔细地询问了一番之后,找来了极具代表性的几位将士,对他们的身形进行了测量,然后对于铠甲的普适性和灵活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整。

    如此一来,将会把大宋元祐甲分成两个型号,大号与中号,而且每一种型号,都能够满足身高高度相差达到二十公分的军人们的穿着。

    也就是说,大号的铠甲可以满足一九到一米七的将士们的需求,而中号的则完全满足一米八到一米六的需求。因为大宋对于士卒的要求,最低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上。

    而哪怕就算是有身高真的超过两米的军人,也仍旧可以通过链甲甲环的增减而让其能够获得满意又坚固的防具。

    国家的力量,显然不是个人和集体企业所能够媲美的,只花了不到五天的功夫,二十座钳锅炼钢所需要的高炉便拔地而去。

    炼焦室也已然全部完工,经过了试验性生产之后,预计三十个大型炼焦室第分三个批次轮流炼焦的情况下,每天能够提供超过六万斤的焦煤。

    采选铁矿那边的水车通过改造,则每天如果加班加点的工作,足足可以提供超过十万斤的铁粉。

    而新建设好的高炉大小形状与那吴氏冶炼工坊的几无二致,预计一个高炉可日产钳锅钢三千斤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想比起当时十五到二十名工匠需要耗时十日方才能够生产出两副大宋元祐甲,王洋并不满足。

    因为当时只是想到什么,然后才开始准备,然后再去做,但是现在,王洋需要的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质优价廉的大宋元祐甲。

    所以,王洋决定采用后世最为常见,也是最经典的做法:流水线生产。

    举个例子,负责生产锻造甲片的工匠们,将会折分为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专门负责锻压甲片成形,另外一个小组负责裁剪甲片,下一个小组负责对甲片进行淬火,还有一个小组负责打磨甲片,还有一个小组负责将打磨好的甲片进行钻孔作业。

    锻压组有水锤锻压机帮忙,裁剪组有水力裁剪机帮忙,淬火组的每块甲片的渗碳时间长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打磨小组使用来打磨甲片的同样还是水力打磨机。

    而甲片钻孔机则是之前王洋捣腾出来的那种类似于缝纫机的手工机床。有了这些各种机械的帮忙,如此一来,从第一个小组拿到甲片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小组将打磨好的甲片钻孔作业完毕,总耗时不超过一个半时辰。

    然后再交到了下一个工作车间,也就是组装车间那边,组装车间的工序不多,就是将从另外一个链甲车间拿来的链甲,与这铁甲甲片进行组装。一整铠甲整体组装,大约需要两名工匠花费大约三个半时辰的时间,也就是说,两名工匠每天可以组装大宋元祐甲一副。

    “从钳锅钢的生产开始,甲片和链甲的工序一旦进行分工作业,一直再到大宋元祐甲的组装完毕。

    其实时间只需要花上十一时辰的时间,而且在这种规模化流水线作业上,钳锅钢的生产只需要二十个人,就可以日产钳锅钢三千斤……”

    听着王洋在那里侃侃而言,那位军器监的卢监卿有些懵逼地看着手中的那份帐册,或者说是报表。

    里边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时间都详尽到令人发指。

    “这份报表,着实详尽,唔……”虽然很详尽,但是也把这位博学广闻的卢监卿看得头昏眼花,悻悻地搁下了这厚厚的报表之后,卢监卿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王洋的身上。

    “不过更让本官好奇的是,你刚才说一副大宋元祐甲耗时多久来着?”